人人抗疫,自他两利——人文学院志愿抗疫纪实(一)
4月12日,商州区进行管控区和防范区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,从这轮开始,增加了检测登记,凡核酸检测人员,均要登记,这就给检测工作带来了难度,也需要壮大志愿者的力量。人文学院程华、胡春兰和张成龙加入了南院核酸检测志愿小分队,在赵正鑫、陈炜和王欣等的带领下,顺利完成南院小区的第四到第六轮核酸检测登记工作。
12日一早,志愿者5点50到达花园东北角,搬好桌凳、撑好雨蓬,6点开始检测。检测要求先排队登记再检测,由张成龙引导人员排队,程华、胡春兰登记。南院人员构成比较复杂,涉及5栋家属楼,共有140户约462人,其中教学管理人员10多人自6日管控以来,一直驻扎在北院坚守工作,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在北院和丹江校区进行志愿活动,小区里还有医生、社区干部、社区志愿人员、临聘人员和环卫人员等流动人员,这就增加了登记的难度。五栋楼虽有预先摸排的表格,但临聘人员、环卫人员、部分家属和志愿者还需要现场登记造册。
雨越下越大,赵正鑫老师从家里拿了广告纸铺在登记的桌子上,遮住了灰尘,程华和胡春兰在陈炜老师的指导下,按照楼层开始登记。登记时,要核对每一个人测核酸时的电话号码和住户信息。我们将手机调到了振动,放在了防护服里面,戴上护目镜后,眼镜很快就雾蒙蒙一片,看不清字,这也使登记变得困难。表格上的人名是按楼层排列的,测核酸时找寻人名单就需要很长时间。李中合老师第一个到,天还未大亮,他打着手机的手电筒为我们照光,核对了电话和住户信息。
按照先登记再检测的顺序,核对每一个核酸检测人员的电话号码和信息,划去未在本小区做核酸的人员信息、登记补充现场做核酸的人员和家属的信息,到8点40左右,登记和检测工作完成,却发现具体检测和登记之间还是出现了个别的误差。杨丹军老师的女儿杨琳是社区志愿服务人员,负责核酸检测的数据扫描工作,大家从她的手机上寻找核酸检测数据。手机上的数据只有姓名的前后两位,电话号码也只有后四位,如同瞎子摸象般,大家核对人名和手机后四位。检测是按照20人一组混检,全区数据在一起,我们也只好根据对各栋楼的熟悉程度先找混检组,再在上面寻找人名单,10多个人直到中午12点才将人员核对清楚,时间已经过去了七个小时,雨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停了。
增加登记程序,主要是为了确保小区内的核酸检测不漏掉一个人,也是保证整个小区的抗疫安全。在登记和检测中,大家为了一两个人的数据误差,10多个人在近300多人的模糊数据中寻找和核对3个多小时,也再次使我们认识到,抗疫无小事,自觉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,在做小事中寻找成就感。“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其实,在商州区本轮的抗疫过程中,之所以能在一周的时间里堵住新冠疫情的蔓延,社区逐步解封,除了管理层决策正确,处理及时,乐彩网17500细致、细微的防范工作是由无数社区检测人员、公安人员、医生和志愿者完成的。相比决策而言,它们是小事,但就是由这无数的小事,汇聚成封堵疫情蔓延的堤坝和堡垒,确保每一个城区人民的生命健康。
在13、14号的南院社区志愿服务中,人文学院抗疫小分队除了进行小区人员的核酸登记,同时配合商州公安分局在南院的核酸登记工作,保证凡检测必登记的工作顺利进行,也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。
在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,在互联网资讯和信息迅速传播的背景下,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多年前在《我之节烈观》中说过,社会真正的自由需要每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,在人与人的关系中,实现自他两利。“自他两利”是一种较高水平的道德要求,既考虑到个体的独立,也考虑到他人的要求。独立不是利己,自我独立是既对自己有利,也对他人有利的独立,如此,社会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。新冠疫情就像一面考验“自他两利”的镜子,在这场疫情下,每个人都是责任人,也都是主人公,在抗疫路上,为自己负责,就是为他人负责,也是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表现。
(文/程华 编辑/谢豪 审核/王霄飞)